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4月21日称,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下降三分之一的原因来源于外部周期性因素,三分之二源于中国国内结构性因素的变化。
他在IMF春季年会的一个分论坛上表示,中国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上升、人口结构变化、家庭收入增加、汇率升值等都是造成顺差占比下降的原因。
“最近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速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他表示。
他强调政府将继续促进家庭收入并促进内需占GDP比重,相信未来5-10年内消费占GDP比重会出现较大上升。
同时,他指出从实际观察到的中国消费状况和统计数据存在悖论,这需要进一步研究:“从中国商场、餐馆等地方看到的拥挤很难让人理解中国消费偏弱的统计结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2年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对GDP占比为2.3%,为2002年以来最低点,并预测盈余占比之后会出现小幅上升,在2016年时达到3.93%,而该机构此前预测的这一数据则为2012年5.57%,2016年为7.23%。
IMF在报告中称,在促进中国顺差占比下降的原因中,贸易额下降占到了五分之一到五分之二,投资增长占到了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人民币升值占到了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在论坛上,易纲再次强调中国不追求增加外汇储备,会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并解释最近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决定就是为了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让市场在汇率形成机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来源:财新网(http://international.caixin.com/2012-04-22/100382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