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辐射的不仅是两岸,更是要放眼全球。”在金融改革此起彼伏的当下,国内著名金融学家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执业律师田利辉博士对厦门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充满了期待,“厦门的人才和区位优势加上台湾的经验支持,金融中心肯定能建立起来”。
田利辉教授应海沧区政府的邀请前来为两岸金融与资本运作(海沧)高级培训班讲课,他在讲课间隙接受了厦门网电子报记者的专访。
谈厦门两岸金融中心 需有“国际化”视野
当前,我市正在全力推进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吸引越来越多的境内外金融机构前来入驻。一直关注我国金融发展的田利辉对厦门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也充满了期许,“金融是厦门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在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厦门必有机遇”。
田利辉认为,厦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临近台湾,又是高端人才的集聚地之一,未来包括旅游业和金融业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应该是厦门努力发展的重点。厦门要“种好梧桐树”,引来更多的“金凤凰”,才能效仿伦敦,在金融和旅游发展上有更大作为。与此同时,田利辉认为,建设两岸金融中心一定要关注台湾,但又不能全部依赖台湾经验。
“两岸金融中心建设只是第一阶段,建成后还要有更大空间”,田利辉举例说,厦门这里就可以申请开始注册制的证券交易所机构,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中心,建设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市场等。“总之,金融中心辐射的不仅要心怀两岸,更要放眼全球” 。
谈股市可设立新证券交易所
近期,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政策密集出台,这些新政策也都在推动新股价格的进一步市场化,降低新股的市盈率,保护市场投资者。不过,这些新政策目前尚未得到市场的认可,六七百家排队上市的企业数量也让投资者对市场的扩容有些担心。
对此,田利辉认为,这一波新股发行制度政策尚未触及根本问题,真正的市场是应该实行注册制的。但是,由于路径依赖和本着对于现有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不能贸然实行注册制,因为,它们的设立之初是由政府审批监管。监管层有帮助股民把控股票“质量”的义务。目前,我国公司上市采用名义核准制的审批过程,能够上市的公司数量又相对较少,新股发行价高企很难得到遏制。
然而,真正的市场应该是“菜市场”,只是提供交易的场所,允许大量摊主摆摊设点。如果一家菜市场满了,就再开另一家。他建议,中国可以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之外,再设立不是实行审批制而是注册制的证券交易所,就像是“农贸市场”,企业都可以来上市,可以“鱼龙混杂”,但股民也知道其中的风险,懂得风险自担。田利辉说,中国应该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设立新的注册制证券交易所,允许让更多的企业上市,真正实现股市为公司的融资服务。
谈稳增长 放松货币政策加大刺激力度
6月2日,美国股市暴跌,希腊危机也让欧洲经济充满不确定性。同时,国内的宏观政策也正在悄悄转向,刺激经济的政策开始出台。
对此,田利辉分析说,美国经济现状恢复势头正好,希腊危机也不会带来金融海啸,我们对世界经济的未来不应过分恐慌。相反,现在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我们需要加大经济刺激力度,放松货币政策,为促消费、调结构、稳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他认为,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转向”。比如,接下来,政府还有望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放松货币政策是否会带来新一轮的通胀?田利辉认为,放松货币政策,带来资本市场上涨应该理解为价值回归,而且适度的通胀对经济发展有利,关键是政府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如果不放松货币政策,田利辉认为,当前美国等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同样会为国内带来通胀。
谈厦企 “走出去”并购需谨慎
此次来厦门讲课,田利辉主要讲授企业如何通过兼并和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来做强做大。尽管厦门企业目前并购的案例并不多,田利辉觉得今后企业并购还将是厦门企业走出去的趋势之一。
他认为,厦门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将欧美先进的技术和知名品牌以及其他资源带到厦门来,在短时间取得突破。与此同时,通过对企业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组合,起到很好的优势互补、产业整合、提升规模和管理水平的作用。
不过,他提醒说,企业并购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但企业首先一定要练好“内功”,事先谨慎规划,认真执行。
文章摘自:厦门日报
网站链接:http://www.xmnn.cn/dzbk/xmrb/20120603/201206/t20120603_2327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