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正在成为深受地方政府青睐的新平台,他们纷纷提出申报,并正在千方百计想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自贸区热得烫手。
自从上海自贸区在国庆前开张以来,截至2013年11月中旬,已经有13个地方有意申报自贸区。其中已经明确向国务院或相关部门提交申报的地方至少有4个,包括广东、天津、青岛和重庆两江,其他地区也正在积极筹备并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意向。
从保税区到自贸区
像保税区这样的传统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作用正在弱化,地方政府开始寻求新的开放高地。
对许多地方来说,自贸区都是从保税区开始的,已经成功获批的上海也不例外。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28平方公里,正是上海的四个保税区加一个管委会。
已经提出自贸区申报的青岛,也是如此。
青岛科技大学东北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青岛市是国内最早提出从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区演进的城市之一。早在2000年召开的全国保税区工作会议上,青岛市就已经提出了分三步实现自由贸易港区(即,港区合一——建立保税港区——自由贸易港区)的工作思路。
青岛市自由贸易区起步阶段覆盖的区域范围包括:青岛保税港区面积9.72平方公里、胶南董家口港配套功能区10-20平方公里。两大区域之间仿效鹿特丹自由贸易港区的做法,用绿色通道连接,建立便捷的综合性转运体系。
天津的基础也正是保税区。2013年6月,天津官方证实,天津自贸区方案已上报国务院。
“天津之前就有滨海新区的先行先试,加上很早时候就关注自由贸易,东疆保税区建设颇有成效,自然而然地申报自贸区。”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说。
对许多地方来说,像保税区这样的传统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作用正在弱化,地方政府开始寻求新的开放高地。
“但关键在于具体地开展工作,”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强调,“不能是单单把名字改一下,不能跟风,讲名不讲实,搞形象工程。”
寻找自己的特色
申报者如此之多,但要想再获批复,并不容易。
如何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一些地方开始强调自己的独特之处。
作为毗邻日韩的地区,青岛强调的是中日韩合作。
2013年上半年,山东省政府就向国务院呈报了建立青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请示,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已经批转至商务部办理。
不过,难点也正因此出现。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三国的敏感领域和敏感产品分歧较大,沟通有难度,法律条文的修改和实施需要旷日持久的时间成本,三国沉重的历史包袱影响到彼此的互信,妨碍了谈判的深入。
“符合三国长远利益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也必将经历一个痛苦的分娩过程。”李立说。
舟山则强调海洋经济。
“以舟山自由贸易港为基础的浙江省自贸区方案早已完成,”宁波大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钟昌标说,“只是在功能定位上遇到了问题。”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如此鲜明的特色,甚至让一些其他的城市因此失去了机会。宁波自贸区牵头单位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综合调研处负责人透露,宁波曾有意愿申报自贸区,但省里未同意,已经放弃了此想法,舟山群岛新区单独申报。
“一张白纸好作画,应以舟山为试点推动浙江自贸区发展。”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说,目前浙江自贸区具体范围和组合尚未确定,舟山却具有发展自贸区的优势。
其他的竞争者们,也都在寻找自己的特点。比如厦门主打的是“对台自由贸易园区”;而靠近东盟的广西试图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连接中亚的新疆则正在讨论设立“中国-中亚自贸区”;重庆则希望自己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因此申请成为“内陆自贸区”。
虽然申报者如此之多,但要想再获批复,并不容易。
“近期内,国家再度批复类似上海一样的国家层面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尤其是批量批复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可能性很小。”李立说。各地其实对这一形势都了然于胸,之所以仍在积极申报,主要是源于两种心态:一是排队挂个号,占个位置;二是表态,通过申报高调宣布所在城市追求开放的一种姿态。
广东“打包”申报
“对于广东自贸区,广东省内三地先申请,然后由省里统筹为一个。”
广东的粤港澳自贸区方案,被认为是目前的申报者中最有希望获批的地方之一。
2013年9月16日举行的粤港联席会议上,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会议期间明确提出:广东正与港澳一同向国家争取建立粤港澳自贸区。
7月,广东省政府正式下发《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在南沙新区当年建设目标进度一栏中,明确提出“启动申报自由贸易区”,这是广东官方公开文件中首次提及此事。
一个月后,世界华商500强圆桌会上,广东省长表示,已正式向国家申请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叫粤港澳自由贸易区。
有趣的是,广东的自贸区申报经历了一个由分到合的过程。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这三地原本各自申报,最后“打包”了。
“对于广东自贸区,广东省内三地先申请,然后由省里统筹为一个。”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广东自贸区的“3+1”模式应该是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和白云空港分别向省里报了自贸区的申请,再由省里将几家联结起来。总面积将达1363平方公里,是上海自贸区的47倍。
“单独各区申报到海琴沙自贸区再到广东自贸区的变化,具有戏剧性。”林江告诉记者,单独申报南沙自贸区,广东省不用考虑地区间的协调与定位问题,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最终打包申报,三人共下一盘棋。”
“合并申报是现实的选择,批一家就三地共享相关政策,而实际上各自肯定会有操作细则。”彭澎指出,前海规模小,会以金融业为主的现代服务贸易为特点;横琴主要是旅游和人民币离岸结算;南沙则会有货物贸易、研发、金融创新等。三家联合又与港澳合作为粤港澳自贸区,这在全国各地竞相申报的情况下有独特优势。
不过,林江也认为,仅是强调靠近港澳的地理位置是不够的,要探讨如何真正地打开思路。比如,粤港澳自贸区与东盟经贸投资距离短,来往密切,如果能深化与东盟自贸区的合作,将令自贸区的发展更加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