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恶性循环

发布者:高飞发布时间:2015-01-05浏览次数:311

进入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持续走低。尽管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维持稳定的货币政策是适当的,但是,试图通过印钞票刺激经济复苏则很危险。通胀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像2009年那样强行增加信贷可能会引发通胀危机。

 

  为了催生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国务必在需求上实现家庭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再平衡,同时在供给上提高投资效率。前者要求政府控制支出,后者则需要完善资金配置,并给予私有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

 

滞胀难遏

 

  4月内需明显疲软,短期内恐怕无法改善。中国仍然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可能会令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债务融资更加困难,令欧洲的需求更加疲软。美国经济增长率依旧为2%左右,在未来两到三个季度内不大可能得到改善。由于通胀压力、财政紧缩以及出口减少,所有新经济体都低迷不振。幸运的是中国的出口还在增长。

 

  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仍然进展缓慢,远未达到预期目标。价格调整不被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所接受。他们把住房压在手里不出售,指望市场能够恢复原状。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银行没有取消开发商赎回抵押的权利。

 

  迄今为止,大宗商品价格适度下降。如果银行信贷显著放松,那么投机者很可能再度用借来的钱囤积大宗商品,这样便让摆脱经济衰退的道路更加漫长。

 

  4月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放缓愈加严重,我估计未来几个月仍将维持这种趋势。只要中国的银行业愿意出于政治原因对某些项目贷款展期,那么经济调整就将是缓慢的。

 

  虽然中国经济可能会在今年触底,但却很难看出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它轻易反弹。过去中国曾经以投资拉动内需,使经济软着陆。然而现在这种做法不再有效。

 

  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已经太高了,以至于身陷债务困境。它们仅仅依靠银行的贷款展期来清偿债务。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也深陷债务困境。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每每导致债务积累,使债务变成一种投资需求。如今似乎是债务刺激了经济增长。

 

  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很可能将持续疲软。在过去十年中,西方国家的消费一直靠债务支持。不管需要通过何种方式来解决当前的危机,西方国家以债务支持消费的模式都将终结。因此,中国的出口低迷不只是一个周期的问题,可能会持续多年。

 

  官方数据显示,虽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略有降低,但通胀仍然是一个严重问题。能源价格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缓解通胀。但是,租金和食品价格一直在快速攀升。

 

  中国的现金储备在过去十年中迅速增长,由此引发通货膨胀。流通货币的增长率,大大超出了实体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因此,通胀趋势难以遏制。这就是中国经济一直通胀不止的原因。如果再用印钞票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那么,很可能产生类似1992年到1993年间的通胀危机。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这一幅度是合理的。2011年,中国新增外汇储备3848亿美元,是五年来的最低值,这是由于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效阻断了资金流入。最近的证据显示,外汇储备增长乏力,在可预期的未来,这种状态很有可能维持不变。因此,下调存款储备金率对于维持稳定的货币增长是一个明智的抉择。

 

  中国现有的通胀压力不会很快消失,货币政策无法遏制通胀,未来几年可能会持续滞胀。

 

减税当行

 

  2012年的预算支出增加了14%。这需要家庭部门和私有企业埋单,从而加重了其负担。同时,通胀和经济放缓也使其承受了巨大压力。

 

  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研究显示,中国劳动力的税负高于美国。此外,做生意还要缴纳很多“费”。当经济快速增长时,这些负担尚可承受。但是,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这些负担就会迫使生意关张,导致恶性循环。

 

  中国的家庭部门现在正承受着低收入、高房价和通胀之苦,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支出不断增长。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如果政府不能削减支出以减少家庭部门的压力,社会将会更加不稳定,经济也将走向恶性循环。

 

  我曾经呼吁,减税1万亿元人民币,政府似乎也显示出了某些减税的意愿。但是,减税必须切实有效,而不应当仅仅为了宣传做做样子。减税1万亿元并不要求政府完全减少开支,只是减少阻碍经济增长的那部分开支,对于政府来说,这远远谈不上牺牲。

 

  政府支出普遍低效,其乘数效应也很低。如果将1万亿元人民币用于私有企业做生意和家庭部门消费,将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对经济的净刺激效果可以是百分之百。 换言之,用1万亿元人民币来刺激经济,足以维持经济稳定。

 

  据调查,去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42%,位列全球之末。由于居民收入低,家庭部门消费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也低。政府支出的大幅增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各种高税费和高地价,政府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骤增。另一方面,中国的房价即便不是世界最高的,也是名列前茅。以国际标准衡量,中国消费品的价格也很高,跟居民收入相比就更高了。高税费和政府垄断造就了消费品的高价格。

 

  在低收入和高价格的双重挤压下,居民消费自然低迷不振。

 

  国际上很多专家推测中国的低消费是由于中国老百姓有喜欢存钱的传统,这是不正确的。

 

  中国居民存款率接近日本在同一发展时期的比例。而且,由于购置房产被计入家庭部门的储蓄,所以高房价也夸大了家庭部门的存款率。购置房产的支出大部分通过地价和税负进入了政府的钱袋,因此,政府的政策在相当程度上就决定了居民存款率。

 

  中国投资和消费的不平衡主要归咎于政府和国有企业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如果政府不改变定位,需求方面的再平衡注定会失败。因为任何一项促进消费的政策总是可以被另外一项加强财政收入的政策所抵消。需求方面的再平衡最终依赖于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必须建立一个透明的体系以监控政府收支。除非政府转型,否则经济无法走出困境。

 

不可浪费

 

  在供给方面,中国现在非从数量扩张向提升产业价值转变不可。由于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中国已经经历了一个资金成本极度廉价的十年。廉价的资金导致了消费品制造业在数量上的大规模扩张,因此,极大地压缩了利润。

 

  当前很多企业试图通过贷款来为数量扩张融资,使自身得以幸存,但其实只是苟延残喘而已。理所当然,量的扩张又使得企业运营环境更加恶化。

 

  中国企业现在正深陷这种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却罕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跨国公司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中国的发展模式来为自己牟利。他们从中国购买诸如初级化学制剂这样的商品,通过专利技术增加其价值,再以高价重新卖给中国。中国不合理的资金配置,最终变成了对跨国公司的补贴。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从疲软的全球经济中获得巨大利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钻中国的空子。

 

  中国国有企业的利润率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据我了解,其投资成本比私有企业高20%到30%。

 

  中国的通胀问题实质上是经济体系低效和漏洞的货币表现。除非低效问题有所缓解,否则通胀不会消失。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名义GDP上涨了4倍。我相信其中几乎一半来源于通胀。通胀无法控制,威胁到了宏观经济的稳定。由于中国出口的成功所引发的货币升值压力,成为货币扩张的后盾,同时又没有导致汇率降低。但是,鉴于出口前景恶化,无法控制的货币扩张谅必会导致货币贬值。

 

  控制政府支出和国有企业的投资,是提升中国的投资效率的关键。这也将给私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由于中国的政府支出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家庭部门,政府支出在GDP中所占的份额完全可以降下来。我认为,政府总体支出,包括通过地方政府资助交通工具的净贷款,不应该超过GDP的17%。而2012年的中国政府支出预期很可能达到23%。这还不包括在地方政府支出中的债务成分。

 

  中国国有企业的销售额约占GDP的三分之二。如此庞大的规模严重扭曲了经济运行。绝大多数私有企业不得不与政府或国有企业合作,这类交易破坏了市场体系,引发了大范围的腐败行为。如果腐败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企业将无法致力于发展技术、品牌和竞争力,而这些是在全球竞争中胜出的必要条件。  


来源:财新网(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18/100391547_all.html#page2